我要參展

劉書彤:用索尼A7RM3拍 爹娘的“家什兒”

分享:

“家什兒”是山東方言,它在我的老家冠縣是家中物件的統稱。對于有山東農村生活經驗的人來說是不陌生的。

“家什兒”是父母日常勞作的工具,組建于20世紀60年代農村家庭變化的時間載體。也是我們兒時必不可缺的玩具,更是飽含著家中三代人成長的記憶載體。

 

選題的確定:身邊的“寶庫”:

我生長在魯西的農村,這一組創(chuàng)作,是繼2015年我拍爹娘使用過的“家什兒”第二部。我的創(chuàng)作主線,較多關注社會結構與個體情感之間的關系,以藝術創(chuàng)作的形式,梳理時代語境下自己及社會個體的生存記憶。

從一個家庭成員的角度來講:我嘗試在中國北方農耕文化背景下,對一個農村家庭及其成員成長史的梳理,此次系列作品是其中的一個部分。

從家庭的時間跨度來講:我的父母出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他們的成長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村子里也歷經了土地改革、農業(yè)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及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農村城市化等諸多進程。

從建國初期至今的七十年,這個跨度下的物件背后,自然折射出所有家庭成員的生活痕跡,成為一個農村家庭和國家共同成長的時代印記。基于此次拍攝,時間的痕跡是我著重表現的地方。

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來講:同時代里每人的生存痕跡形色各異,這些父母家中的“物件兒”雖有驚人的共通性,但也存在著不可替代的符號性?;诖?,我作為這個家庭的一份子,通過攝影的視覺語言來呈現這些時代的符號特征,通過魯西農村家庭的這個“點”探索對人性和時代的感受。


  

《爹娘的“家什兒”》Ⅱ系列

 

器材的選擇:因“題”施“器”:

此次的拍攝計劃有幸入圍“索尼青年攝影師發(fā)展計劃”,并在器材和創(chuàng)作上獲得了資助,一個在我的創(chuàng)作清單里籌劃了三年多的拍攝計劃,終于得以實施。在選擇拍攝器材方面,由拍攝題材決定所需器材。在此次拍攝計劃中,主要包括“家什兒”組合場景和單獨場景兩種為主,所以我選擇的拍攝器材清單主要包括:索尼全畫幅微單A7RM3機身一臺,鏡頭配備了FE 50mm F1.4 ZA定焦一枚、FE 90mm F2.8微距G一枚。這樣兩枚鏡頭在拍攝的進程中各司其職、各取其長。


 

拍攝現場,時間悄然,從晝致夜

 

首次使用微單進行創(chuàng)作,索尼A7RM3的高像素及其綜合性能表現優(yōu)異。此次拍攝的機型和首次所用中畫幅機型,畫質經過比對,不相上下;尤其是在弱光環(huán)境下對焦精準度、高感光降噪能力表現突出。

對于我從早到晚的高強度拍攝環(huán)境而言,電池的續(xù)航能力、插線充電的優(yōu)勢尤為重要;這些細節(jié)對一名職業(yè)攝影師來說,重要性此處無需贅言。

其次,照片的寬容度表現良好,在曝光正負三擋內寬容度和解析力表現不俗。機器的對焦速度快,精度比較高,總體表現出色。機身的接口豐富,雙USB設計很人性化,讓使用變得非常方便快捷。同時,翻轉屏的設計也為俯拍取景帶來便捷。像素轉換多重拍攝的功能,可以通過四張RAW格式的照片合成,讓畫面細節(jié)和層次更加豐富,這給高清畫質帶來更多可能。

 

構思到呈現:簡約不簡單:

“家什兒”Ⅱ系列,整體風格延續(xù)前期“家什兒”呈現形式,在原有組合基礎上,新加入單獨物件的拍攝;此次對物件進行重新歸納和分類,比如對父母的成長關系、父母和我及我的孩子之間的關系,家中女性和男性日常的生活物件的區(qū)分等。


image009.jpg

做一個全能型攝影師,先從刷背景墻開始

 

從構思到拍攝、呈現,以自我生活感知為橫切面,把生活的感知和內心抽象形態(tài)視覺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復雜而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斑@場戲沒有預定的劇本和導演,只有演員?!比?寇德卡所說,我們尋覓逝去的鄉(xiāng)愁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實。

 

 

 

從草稿到拍攝完成,并不只是兩張圖片的距離

 

記錄這些老物件的同時,也是在記錄過去歲月的點點滴滴,那些歲月里有童年的回憶、鄉(xiāng)下的炊煙和父母的溫暖。

我們每個人都是時間的過客,匆匆來到,匆匆駐足,又匆匆離去。即使時間類似,但每個人的旅途都不盡相同,就像我們的童年,雖然有著驚人的共通性,但也存在著不可替代性的復制性,這種差別,或許要到每個人的記憶深處里去尋找。

生在這片土地,故人,從未離開,也永遠注視著彼此的歸途。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